10:13
提起气壮河山的革命烈士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人们便想到它的作者夏明翰。1920年,夏明翰离家出走,到长沙结识 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这位冲出封建家庭的“夏府少爷”,此后寄居在简陋的房舍里,学习和生活都非常刻苦。1921年秋,夏明翰入党后不久,便在自修大学附设的实习学校任教务主任,为湖南培养出一大批党团骨干。同时,他还领导了长沙人力车工人的罢工和抵制日货的斗争。1923年,自修大学被封闭后,夏明翰转而开展农民运动。在他的影响下,弟弟夏明震、夏明弼和妹妹夏明衡也离家到广州农讲所学习,并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农运领导骨干,后来都在湘南暴动时期牺牲。1928年初,中央调夏明翰到武汉参加湖北省委的领导工作,面对市面上一片萧条和恐怖,夏明翰全无惧色,仍奔走在各个秘密机关开展工作。同年3月18日,夏明翰送李维汉上船回上海,自己准备转移时不幸被捕,后连续受到刑讯,在拷打中他怒斥审判官。被捕两天后的清晨,夏明翰被带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执行官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给我纸笔来!”接着,他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这位只有短短28岁生命的烈士,留下这一正气凛然的就义诗,当时就被人称作用热血谱写的革命战歌,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之奋斗。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残酷的实践斗争中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为了这个理想而艰苦卓绝地奋斗,最终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这个群体除了夏明翰烈士之外,还有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赵世炎、瞿秋白、田波扬和陈昌甫等许许多多烈士,他们都是为捍卫主义而光荣牺牲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1.为“主义”而献身的党的早期领袖
党的早期卓越的理论家——蔡和森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向警予,夫妇两人也为“主义”而献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而坚贞不屈的奋斗精神。
据楚图南回忆,1923年初,蔡和森所在的北方区党委的一处机关由于风声而被迫转移后,他在暂避地一高师的编辑小报房间里,“白天把窗户紧闭,并把门锁上,直到夜深时,才把门打开,让他出来活动活动,并给他送去当天的报纸和一些刊物,水和面包一类简单食品。” 在这样的艰难而不安定的情况下,蔡和森“仍然孜孜不倦的看书学习, 仔细地研究分析报纸上的消息,借以了解社会、政治的动态。”向警予还以女佣人的身份作为掩护,留在蔡和森原在的机关所在的旧式大院里,并与蔡和森保持联系。楚图南当时曾询问蔡和森,“既然有了紧急情况,为什么还让向警予同志一个人留在那里。”蔡和森回答:“还有 一部分同志不知道情况,还会可能到那里去。向警予同志暂留在那里,可以通知和掩护不知情况的同志及时躲避和转移。” “只有她熟悉 情况,所以留下来,以'女佣人’的身分做掩护,做好善后工作。”蔡和 森与向警予在当时的复杂形势下,“坚贞忘我,勇敢而机智,关心同志的安危的可贵品质对我们这些当时还没有受到秘密工作锻炼的青年同志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榜样 ”
1925年,蔡和森赴苏联参加国际会议,向警予同往,并入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1927年4月,向警予回国参加中共五大后,留在武汉先后负责武汉总工会、汉口市宣传部和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的领导工作,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形势下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春,向警予被捕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不屈的斗争。在狱中,她经受各种严刑拷打,始终坚守党的秘密,绝不低头;她鼓励难友们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并组织绝食斗争,这种奋斗精神使敌人胆战心惊。在去刑场的路上,向警予高唱《国际歌》并呼喊口号,敌人慌忙向她嘴里塞石头,并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这一壮烈情景,使聚集在路边的许多群众落泪。临刑时刻,“警予同志面不改色,仍然慷慨激昂地沿路向群众发表演说,高呼口号,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
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蔡和森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 始终英勇不屈。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从他身上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将他打得遍体鳞伤,浑身青紫。但反动派看错了对象,“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思想浅薄,意志脆弱的懦夫,而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敌人的残暴能够产生的唯一效果,就是使和森同志更 加坚定为推翻反动统治而献身的决心。”即便这样,蔡和森还作诗勉励为他难过的同狱难友。黔驴技穷的敌人最后使出了令人发指的、灭绝人性的手段,“他们将和森同志的四肢摊开钉在壁上,用刺刀把他的胸脯戳得稀烂。和森同志横眉冷对,义无反顾,为了党的事业,在敌人的屠刀下,无比英勇地壮烈牺牲了。”
蔡和森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作了历史注脚。作为挚友的毛泽东,如是评价他:“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作到了。”
2.“为主义,海枯石烂心不变”的革命伉俪
田波扬(1904—1927),湖南浏阳人,他于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南青年学生运动领导人。 毛泽东对他领导的湖南青年学生运动非常赞赏。他曾深受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的启发,也组织进步青年学生成立浏北新民社,并创办《新民》杂志。1923年初,他曾协助省学联负责人夏曦、夏明翰领导长沙学生对长沙泥木工人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声援。1926年,他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组织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支援北伐战争。同年6月起,先后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书记。1927年4月一5 月他出席党的五大,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等人的正确意见,主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怖政策。
他的妻子陈昌甫也是湖南浏阳人,受其影响考入长沙崇实女校, 而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共青团湖南省委联络员,协助田波扬的工作。夫妻二人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群体中比翼双飞、共同从事革命事业的模范夫妻,被誉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工作的革命同志,斗争的真挚战友”。
在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叛变制造的马日事变之后,湖南陷入反动派的白色屠杀恐怖之中。1927年5月30日晚,田波扬、陈昌甫夫妇等八位同志被抓捕后,反动派对田波扬施以竹签扎十指、木杠压断双腿等法西斯酷刑,欲以逼迫他自首及说出党的秘密。但是,有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特殊材料制造的,历经七天七夜死去活来的摧残折磨没有使田波扬屈服半分,他高呼:“头可断, 血可流,此志不可移!”“我走的道路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悔悟!”敌人看对他没招儿,转而想从其妻子陈昌甫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秘密。 这些法西斯暴徒又拷打、折磨陈昌甫,妄图以夫妻之情和生死离别威胁、动摇他们,要她代替田波扬在自首书上签字。陈昌甫也不愧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大义凛然地驳斥了敌人:“我可以代替他死,但 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血债一定要偿还! ”
1927年6月6日凌晨,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了这对革命夫妻。田波扬牺牲时年仅23岁,陈昌甫牺牲时年仅22岁,且怀有身孕。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生死捍卫和考验中,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了田波扬早先秉持的“为主义,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坚定信仰。 这既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也表现了用真正的信仰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上述革命先烈为捍卫真理而死,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正如李大钊所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