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抗战精神 > 抗战精神的形成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

抗战精神的形成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

2021-04-23
23 2021-04

14:57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期以来积淀形成了广博深厚的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总称,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积淀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包括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崇高的民族气节、团结互助共济时艰的品质。这些在抗战争过程中进一步传承发展,构成了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


1.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传统的升华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萌芽于远古祖先对乡土的眷恋,故乡或故土是父母亲朋居住之所,对父母的爱是一种纯真的自然感情,“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对父母亲朋的爱恋自然延及故土和故乡,也自然延及故国或国家。国家是故乡或故土的扩大,两者是很难分解的。人们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的爱, 自然发展到对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明的爱,发展成为对国家安危、国土完整的关注和捍卫。西晋爱国人士,想起中原失陷、家乡沦落,“皆相视流泪”,唯愿同舟共济,收复失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等千古名句,都展现了这种故土深情和本根意识。

近代爱国主义表现为抗击外国入侵、追求国家富强。强邻环伺、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激起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反抗意志。他们在“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鼓舞下,英勇抗击西方列强的入侵, 誓死保卫国家安全、利益和尊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虎门销烟”实际行动坚决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中国对新疆的主权和管理权不受侵害;冯子材、刘永福身先士卒,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临洗大捷;刘铭传在台湾两次打败法军,并收复台湾和澎湖;太平夭国农民起义抗击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外国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邓世昌“誓与日舰同沉”,置生死于度外;义和团以血肉之躯与手持枪炮的外敌抗争,表达了广大群众的反帝决心。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超越了古代国内民族斗争的范畴,具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时代内涵。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一开始就以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姿态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 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他们认识到只有社会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不仅一开始就举起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旗帜,而且也把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时,李大钊说:“我们庆祝,不是为那一国或那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毛泽东说:“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性质,使之区别于以往任何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国际性、世界性。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经了数千年的沧海巨变,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和活力,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民族分裂,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不仅长期深深影响着中国各族人民,而且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得到升华和发展,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2.抗战精神是对民族气节的弘扬

气节者,民族之魂也。民族气节,就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包括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等。气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追崇的一个道德标准。孔子有“志气也,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之说,认为人的气节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和宝贵。 孟子提出“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所谓“大丈夫”精神就是中国人民自古倡导的气节。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气节,激励着代代中国人保家卫国, 忠贞不渝。他们为伸张民族正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面对外敌入 侵,挺身而出,宁死不屈;对“贰臣”汉奸,深恶痛绝,嗤之以鼻。 西汉时期的苏武受命出使匈奴,被强行扣留。苏武不为威胁、利诱所屈,被流放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牧羊。19年后,汉朝与匈奴议和,苏武才被放回来。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备受后人景仰。他北海牧羊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中国民族气节颂歌中的一个响亮音符。

中国历史上众多铮铮铁骨的有志之士,不断传唱着气贯长虹的“正气歌”。肯秦汉以来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民族气节的内容更加坚定、 明确,集中地表现为反抗外敌入侵和民族压迫。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贵族,保护了包括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在内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岳飞 一生抗金,三次投戎,收复建康,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戚继光抗倭十余年,扫平倭患,保卫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郑成功跨越海峡胆逐外患,收复沦陷了38年的台湾。古代民族英雄长存的英灵, 汇成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强国之志,实现报国之情。

中国传统民族气节在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中得到进一步弘扬。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接连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益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亿万民众不仅遭到本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更倍受西方帝国主义的欺凌蹂蹒。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 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奋起救亡,前赴后继。林则徐点燃了虎门的禁烟之火,陈化成血战吴淞口,关天培打响了靖远的巨炮,誓死保卫国家的民族气节,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历史长存。

中国传统民族气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梅兰芳在国土沦丧后,蓄起长须不唱京戏,以表爱国志向;齐白石在日寇铁蹄下,弃笔不再作画,以示不同流合污。毛泽东曾用“骨气” 一词来 形容孟子所说的“大丈夫”这样的气节,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 的”。自古至今,人们尊敬的是有民族气节的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重气节的民族。中国人民也正因为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


3.抗战精神是对团结互助、共济时艰品质的继承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进步,历代有识之士付出了不懈努力。张骞多次出使西域,开创“丝绸之路”,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班超在西域诸国活动多年,帮助当地人民发展生产;文成公主携带先进文明入藏,传授藏民纺线、织布和各种生产技术。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统一,反对中华民族分裂和内部战争,也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为抗击外敌入侵,国内各民族都能放下恩怨情仇,团结一致以共驱外敌。藏族人民抗击外敌入侵、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自古有之。第五世达赖喇嘛、门巴族梅惹喇嘛保卫西南边疆的故事在西藏家喻户晓,其进京朝觐、忠于中央政府的事迹也被载入史册。17世纪发生在黑龙江的雅克萨之战中,鄂伦春猎人全民上阵奋勇抗击沙俄侵略者。 1840年,傣族大土司刀盈廷率先反抗英国入侵者,当地汉族、景颇族、 像像族群众纷纷响应。19世纪中叶,壮汉两族共同成立黑旗军抗法援越,威名远扬。甲午战争中,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领中国军队在朝鲜平壤与日本侵略者激战,轻伤不下火线,最后牺牲在战场上。1895年,云 南苗族豪侠项从周率汉、苗、瑶、壮、傣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寸土必争,无畏无惧。20世纪初,傈傈族人在云南怒江英勇抗英, 景颇族首领木然早乐东率部赶走英国侵略者,京族英雄杜光辉在广西中越边境一带率领京、汉、壮、瑶各族群众抗击法国侵略者。1917年, 即使是在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年代,西南边疆的傣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还是粉碎了英国侵略军企图从缅甸入境占领曼缅的阴谋。明清至近代,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抗击外敌侵略中,自觉担当起保家卫国的神圣责任,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为实现民族复兴,五四运动开启了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震惊全国,1919年5月4日,来自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陆续到达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高呼“内除国贼” “外抗强权”等口号。从5月19日开始,北京大专院校学生和许多中等学校学生实行总罢课,展开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活动。北京学界的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和声援。北京、天津、 上海等地的学生和社会各界纷纷发出通电,坚决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强烈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5月4日北京学生引发的反帝爱国运动,至6月3日发生转折,由以学生为主转化为工人阶级为主, 工、学、商大联合的爱国主义浪潮,天津、上海、山东、武汉、湖南、 广州等地表现最为突出,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运动的高峰。


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利益促成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并基本上形成了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演变为保国保种和建立强大民族国家的旗帜与精神。


上一篇:抗战精神的形成一抗战精神的内涵

下一篇:抗战精神的形成三各族人民的浴血抗战是抗战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cache
Processed in 0.01031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