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苏区干部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作风,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升华。与过去所不同的是,他们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 处处以身作则,异常勤劳朴素,倾力克己奉公,使“苏区干部好作风”闻名遐迩,形成了独特的时代特征。
—、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是一种优良风范,是苏维埃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干群鱼水关系的重要体现。
1929年2月10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来到瑞金大柏地。为摆脱尾追之敌刘士毅部的穷追堵截,在王家祠主持召开红四军排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战斗计划。当晚,毛泽东、朱德、陈毅与战士一道借用群众门板搭成简易床铺,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一 同住在王家祠厅内。正因为红军将领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在一路缺衣少粮的情况下,红军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对取得大柏地战斗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央苏区,无论是苏区干部和红军将领,吃的是一样的饭菜,住的是一样的茅草房,睡的是一样的干稻草铺设的门板床。
1933年7月,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在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区政府为招待毛泽东午餐时悄悄加了几道菜,毛泽东发现后批评说:“我们有的干部官不大,架子不小,下乡来本是联系群众,但有的同志却要兴师动众,而区乡干部对于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不去准备点好吃的东西来招待领导,心里总觉的不是滋味,要知道,现在是革命战争年代,任务是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改善群众生活。”一席话,博得了区乡干部的喝彩。次日,毛泽东返回瑞金时,嘱咐警卫员到区财政部结清食宿账,并交代随同的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这件事就拜托了,一定要把它办好。我们是党的干部,应该带头廉洁奉公,才能真正维护广大群众 的利益。”至今,这张伙食账单仍保留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内,它记载着苏区干部清正廉洁的公仆情怀。
在中央苏区,由于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每人每月只有三钱食盐。周恩来与大家一样,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生活。警卫员卢正标考虑到周恩来的健康状况,要求司务长在他的菜里偷偷多放一点盐,后被周恩来发现。他对卢正标说,要记住,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义务,没有向人民索取多一些享受的特权。
正是因为有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精神,鼓舞着苏区干部清正廉洁, 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才能赢得广大苏区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二、厉行节俭,反对浪费
如何保障革命战争?早在1932年2月17日,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在《红色中华》发表《发展生产、节约经济来帮助红军发展革命战争》一 文中指出:“各级政府和各群众团体,一切费用都要十二分的节俭,不急用的费不要用,要用的就要节俭,不要浪费一文钱,滥用一张纸,多点一点油……我们要知道节减一文钱即是对革命有一文钱的帮助,谁要浪费一文钱就等于革命的罪人。”苏维埃政府和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中共中央机关博古、陈云、罗迈、邓颖超、潘汉年、陆定一、毛泽覃等23位同志带头响应开展节约运动,1934年3月20日《红色中华》进行了报道,强调“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饭,好打胜仗”;“今年公家不发我们热天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等等。
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节约粮食,经常用红薯叶和野菜代替大米充饥。为了不让其他人知道,每当食堂用餐时他便躲到伙房的小灶间吃。有的同志议论开了,便分头去找,以为他在吃“小灶”,后来发现了真相。刘少奇吃“小灶”的故事便在苏区广泛流传起来,感动了所有的人。江西省苏维埃主席曾山,有一次患了痢疾,日渐消瘦,警卫员买来了猪肉煮汤,给他补充营养。他批评说,现在苏维埃财政紧张,要节约每一个铜板支援红军,怎么可以随便花钱买肉呢?警卫员申辩说,这不是公家的钱,是大家凑的。曾山听了硬要还钱,否则就不喝汤。
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重申:“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必须反对贪污浪费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不但是苏维埃财政经济的损失,并足以腐化苏维埃工作人员,使他们对于工作失去热忱与振奋精神的元素。苏维埃必须领导群众来最大限度利用各种物质上的便利(开会地点、印刷机关、报刊、书局等),引导群众应积极参加政治生活……”在苏区干部的带领下,广大苏区军民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更加激发了革命热情和创造精神。
三、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中央苏区斗争非常艰苦,生活极端困难。对苏区干部来说,能否跨过大公无私、先人后己这道“坎”,是检验和衡量是否忠诚革命事业的头等大事。有的为了倡导这种精神,大义灭亲;有的则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其他人。
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关键时刻,蒋介石为了分化红军,委任黄公略的堂叔黄汉湘为宣抚使,同行的还有黄公略的大哥黄枚庄,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劝降黄公略。黄公略接到彭德怀、滕代远的来电,“令兄黄枚庄来黎川,为蒋介石充当说客,如何处置,请电示。”黄公略激愤异常,立即回电:“大义灭亲,就地正法! ”黄公略也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信:“在红军的沉重打击下,蒋介石为挽救他的失败,釆取分裂红军的可耻阴谋。我黄公略坚信革命必定成功,对蒋介石不抱任何幻想。我义无返顾与黄枚庄一刀两断,并请求将黄枚庄处以死刑,将黄枚庄的口供印发各军,借以教育提高警惕。”根据黄公略的要求,红军砍下了黄枚庄头颅,并写了“蒋贼卖国,罪当刀期,枚庄甘当走卒,还尔狗头”的信带给蒋介石。中央苏区军民从这件事中受到深刻教育,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反“围剿”战争。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高度赞扬了黄公略公正无私的革命行动。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马是中央苏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刘少奇下基层做调查研究,经常天不亮就出去,便对其他产业工会的同志说:“今天我没事,用不着,你们骑去吧! ”他总以各种借口先考虑别人、把马留下来让给其他同志用,自己则徒步下乡,体现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苏区时期,盐是非常紧缺的东西。有一天,在前线的罗荣桓给在瑞金的中央领导同志送来了两挑子海盐。中央政府总务处给毛泽东分了三小包。当毛泽东警卫员陈昌奉高兴地把盐送到毛泽东跟前时,没想到毛泽东拿过盐看了看,说:“你把这个盐送回去,让总务处的同志送到我们的医院里,给伤病员用。” “前方的同志打仗那么苦还想着我们,我们有点硝盐吃就可以了嘛!”陈昌奉只好拿着盐不高兴地来到总务处,说明了毛泽东的意思,把盐倒回到盛盐的夢筐里。毛泽东退盐的事,很快被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知道了。他们也叫自己的警卫员将盐送回了总务处。送盐的民工只好将两挑食盐转送到中央红色医院。正是像毛泽东这样一大批苏区干部先人后己,廉洁奉公,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好处留给别人,才团结和凝聚起了革命和建设的磅礴力量。
四、严守纪律,不谋私利
不谋私利,是中央苏区一条铁的纪律。早在湘赣边秋收起义时,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遂川动员部队向红旗渠进发,就规定了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三大纪律。到1928年1月,提出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3月,毛泽东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到1929年以后,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六项注意也逐步补充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从当初统一的红军纪律到成为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纪律严明、不谋私利是贯彻党和苏维埃政府政策和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由于有严明的纪律,有效遏制了少数不良作风,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做到了严惩不贷。“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是苏区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历史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