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
苏区的对外贸易,指的是苏区对白区的商品交换关系。在国民党经济封锁下,苏区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日常用品又买不进来,苏区军民的日常供应极其困难。因此,把苏区的农副、土特产品输出到白区去,从白区购入军民急需的工业产品,发展对外贸易是苏区发展的当务之急。
早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之初,党和苏维埃政府便开始组织开展对外贸易。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央政府成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下设对外贸易局。规定:“对外贸易局管理苏区对外贸易事宜,设法打破封锁,保证苏区境内的生产品与境外的商品,得有经常的交换,消灭农业生产品与工业生产品价格的剪刀现象。”1933年春,对外贸易总局正式成立,总局设在瑞金城河背南门岗,下设会计、总务、采购、运输、保管五个科,并在赣县江口、福建汀州、会昌乱石坪、吉安值夏设立对外贸易分局,其中赣县江口对外贸易分局是苏区对外贸易网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
江口对外贸易分局成立之初,门庭冷落,很少有商贩与对外贸易局做生意,业务上没有半点儿进展,而工作人员都面临着被敌人杀害的危险。但外贸工作人员克服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各种困难,经过积极调查,发现白区商人不与外贸局做生意的原因是因为不了解苏区外贸政策。根据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在苏区边界张贴标语,并耐心向白区商人宣传苏区外贸政策,使白区商人了解苏区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只要不违犯苏维埃政府的法律,是允许他们来红区做生意的。这样,越来越多的白区商人开始和对外贸易局做生意了。
此外,外贸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也是打开苏区对外贸易的有力武器。据江口对外贸易分局局长姚名琨回忆: “有一天,正逢江口坪,我在营业部协助做买卖,一个从赣州来的商人卖了几十斤盐给我们,我们照价付了几块银洋给他。他拿到银洋后,站在柜台边,反复地敲打着,银洋发岀了 ’叮叮’的响声,他又一面放在耳边反复地听,一面在瞧我们的面色。我看岀了这个商人有思想顾虑,怕银洋是假的。我便对那位商人说:你不喜欢这种银洋吗?那就由你选!我叫营业员抬出一箱银洋,打开后,里面全是清一色的’鹰光边’,白花花的。他一看很高兴,选了几块中意的银洋,拔腿要走,我叫住了他说:’请你帮个忙, 我们要买许多盐、布,能否串通商人来做点生意?’他看到我们公平交易, 回答说:’我还有几百斤盐,卖给你们!好不好?'我和颜悦色地点头欢迎。于是,他便眉飞色舞地走了。
一两个小时后,这位商人带了一大伙商人,挤进了营业部。我们的业务顿时忙碌起来。营业员在营业过程中,始终保持态度和蔼,买卖公平。 结果这天购进四千多斤食盐,出售了一万多斤稻谷。第一次打开了红色贸易局的局面。
以后,每坪都有赣州商人的成百条货船,载着一船一船的盐和布到江口坪来,还有肩挑的小商人。先后共计有几百人,有时达五六百人到江口来做买卖。由于我们讲信用,并且根据货物缺乏的情况,确定货物的利润。因此,白区商人觉得和苏区做生意,有利可图,都愿意来。一九三二年四、五、六月后的业务,成倍增长。”
除了要克服业务上的困难,外贸工作人员还随时要处理各种临时问题。1933年秋,正当中央苏区红色外贸兴旺之时,赣州城里的商人发现江口对外贸易局支付的银元一一“大洋头” “小洋头”是苏区土造的,在赣州城里禁止使用,而白区市面流通的“老鹰头”银元,江口分局很少支付。因此,白区商人渐渐不来做生意了,江口分局的进出口贸易营业额骤然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上海市去釆购能铸造“老鹰头”的造币机和马金钢。而这项任务极其艰巨而危险。外贸工作人员为了恢复发展对外贸易,迎难而上,通过各种渠道,克服各种困难,联系到商家去上海采购机器。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 终于为苏区造币厂送到了造币机和几大箱马金钢,很快造币厂便造出大批 “老鹰头”银洋了。这样,苏区的对外贸易又迅速恢复起来了。据统计,江口对外贸易分局每月进口营业额少时达130万元,多则200万元以上,中央机关以及宁都、广昌、石城、于都、兴国、会昌等县的军需物资和日用品的 70%,都来自江口对外贸易分局的供应。
苏区对外贸易打开局面后,还要解决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问题。除党和苏维埃政府积极领导疏通河道、架桥修路,组织运输队、武装队外,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参与到了外贸运输战线上来。由于国民党严密的封锁政策, 很多时候货物需要通过特殊的方式运送,苏区的许多干部、群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过人的胆识,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岀色地完成了各种任务。例如,“河西支部在唐江采购到食盐,用大毛竹打通全根竹节,把食盐装进竹子里,再封住口,放在水里扎成排。一根竹子可装一、二百斤。因为竹子装了盐,竹排就半沉不浮面,敌人难以发现。到了晚上,竹排顺流向下,可一直到水东,再肩挑到苏区。”或是把纸张或棉衣服,先用盐水浸过并晒干,然后带进苏区,又用沸水,把它储蓄着的盐质煮岀来食用。此外,“群众从赣州城内运送盐、布、西药材进苏区,也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有的将尿桶做成夹底或桶周围做成夹层,面上或中间装屎、尿挑运出城;也有的在夢筐面上装灰,下面装盐,挑运岀城;还有的就是把盐藏在棉衣、棉裤夹缝中,把布缠在身上,面上再穿回原来的衣服遮住,运出城;妇女同志把盐捆在大腿上,带运出城。运送西药材的方法又不同。为西药不能抛丢,需要用安全保险的方法来运送。妇女假装去做客,手提糕点盒,提着出城。糕点盒内装的就是西药材。我们还用过抬棺木出城的方法运送西药材和军用品。赣州六合铺有一家人家死了一位老人,我们和他商量好,把我们买到的货物放在棺材里。我们抬着棺材,死者亲属披麻戴孝。哭哭啼啼,抬运出城。”
苏区的外贸运输工作是极其危险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少同志被敌人发现被捕,甚至被杀牺牲。如储潭乡采办站在渔民们的帮助下,把西药装在密封的铁水箱里,系上麻绳放在船底下的水里拖着走,船头上放几只鹭鸶,装成打渔的样子,混过了敌人的检查。但即使这样,也还有不少渔民被敌人查岀,献出了生命。江口对外贸易局的船队满装货物,乘夜过河时,后面的一条船被敌人流动哨船发觉。在与敌人抗争的过程中, 船上的何光龙、肖厚仁等同志,都被敌人开枪打死了。湖边石人前村在运盐进苏区过程中,前后就牺牲了七人。
在苏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对外贸易成为苏区“发展国民经济的枢纽”,一方面为保障军民生活和战争物资的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使苏区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得以输出,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极大地活跃了苏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