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5
艰苦的斗争,给苏区军民造成生产生活的极大困难,然而,苏区人民表现岀了敢于吃苦、甘于吃苦的革命热情和干劲,使得革命事业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发展。
苏区妇女表现出惊人的吃苦精神,她们直面困难、用妇女特有的韧性撑起了半边天。当年,苏区青壮年男子大都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去了,后方的生产重任只能落到妇女的肩上。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苏区妇女历来都不参与犁田等农业劳作。然而,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苏区这些完全没有独立生产经验的妇女们以惊人的毅力挑起了农业生产的大梁。不会犁田,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互帮互助,甚至连一些小脚妇女也折下裹脚布,走到田间地头。毛泽东注意到:“长冈乡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全部青年壮年七百三十三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去了三百二十人,在乡四百一十三人,其中男子只八十七人,女子竟占三百二十六人(一与四之 比),因此长冈乡的生产绝大部分是依靠女子。”1934年5月28日《红色中华》对苏区妇女在学习犁耙、莳田等生产技术方面的努力与进步做了初步总结,指出:“在福建今年的春耕中,已学会犁耙和莳田的妇女有一千六百多,在兴国今年一月全县还只有三百三十六个妇女会犁耙,到四月就有一千零八十多人了,瑞金全县学习犁耙与莳田的妇女,共有一千四百八十八名,学会的已有三百四十八人。这里的比较也是惊人的,瑞金模范的武阳区去冬时只有两个妇女会犁耙,现在就有一百零四名会犁耙了,还有一百九十四人正在学 习。”苏区妇女用她们的勤劳与担当,成为苏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保障了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需要。
广大苏区群众与苏维埃共命运,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在困境中求得生存。为努力增加生产,企业工人用订立革命竞赛条约的形式提高生产效率,甚至主动要求为国家做义务工、不发工资、不要津贴等。中央造币厂的工人不但每天在上工钟响之前就主动到厂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一分一 秒都不浪费。为提高生产,除各大部门互相帮助外,熔银部的同志连吃饭的时间都采用了轮流的办法。轧胚部为着适应战争的需要全部的工友主动每天增加一小时工作时间。据统计,中央造币厂全厂4月份的义务劳动共计有1123小时,5月份的生产计划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印花部超过了43%。又如武阳区松曲乡第三村常年得不到水利灌溉,共有旱田二千余担。在中央政府及乡水利委员会领导下,全乡群众自带伙食去开塘,只 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开好了储水足够灌溉二千余担的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