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永做人民公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过程中,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指出无产阶级国家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是“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为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无产阶级国家必须实行人民管理制等。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58名党员的秘密小党,成长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成功要素。中国共产党人从秘密状态下的革命者,成为人口世界第一大国、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大国的执政者,人民公仆的自我定义与历史定位从未改变。这是一个有着97年历史的政党奋斗不止、永葆革命青春的奥秘所在,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律、赢得人民拥护支持、不断开创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革命先辈们秉持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的信念,以清正廉洁、光明磊落的政治本色,心系人民、救国救民的为民情怀,谦虚谨慎、善纳群言的领导作风,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体现了人民公仆本色,开创和树立了良好党风。
建党初期,由于各地党的组织是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建立起来的,不仅政治环境险恶,经济条件也极其艰苦,党的活动经费主要靠党员自愿捐献来维持。所以,早期共产党人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确立什么样的利益观。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要办《共产党》月刊,开办工人夜校等。据李达回忆:“这时候党的经费是由在上海的党员卖文章来维持的。”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前,为了培养革命青年筹办武汉中学,董必武把自己的皮袄拿到当铺当了20元钱,作为开办费。
旅法勤工俭学的李富春曾说过:“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我是开火车的,白天作工,晚上学习,每天赚了钱,除生活费以外,其他都交给党组织做活动经费了。回国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不仅有生命危险,而 且常常是中午吃饭,还不知道晚上能不能有饭吃。”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刊物《劳动音》,租赁校舍开办长辛店工人夜校,以致经费紧张,李大钊便每个月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80元作为党的活动经费。当时他在北京大学当教授的薪金为每月120元, 他把全部工资的三分之二交给了党,自己和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已知的共产主义者中,他是每月拿出资助革命最多的人”。此外,他还经常资助那些贫困学生。后来,北大决定每月把工资交给李夫人,扣除了他一家七口的生活费用之后,才由李大钊自行支配,以免家庭生活无以为继。对于物质享受,李大钊曾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众同胞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面对这种情况,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
李大钊的清正廉洁更是有目共睹。国共合作后,李大钊既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北方主要领导人,又是国民党北方领袖,革命活动经费多经李大钊之手,当时国民党拨款经费达数万元之多,且可自行开支。李大钊从不乱花一分一文,也从未揶作他用。在被捕以后,他还对自己经手款项的出处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据他《狱中自述》所记述,“历次汇款, 无论由何银行汇来,钊皆用李鼎丞名义汇存之于远东银行,以为提取之便”。他牺牲后,遗体下葬、棺椁衣裳都是朋友帮助提供的。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为救国救民弹精竭虑、奉献牺牲;以党的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极其艰难和艰险的环境里为党工作,只作奉献、没有索取地投入艰苦的建党活动,他们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隨立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建党初期,我们党虽然没有执政,但在党内组织领导机构中也有一个确立什么样的权力观的问题。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担任中共北京地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党的三大、四大,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有关李大钊的领导风格,罗章龙在回忆中写道:“他在工作中,以 身作则,贯彻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他坚持原则,服从中央,根绝派性,排除宗派思想。在他带领下,北方区组织长期稳定,团结一致”, “守常同志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很尊重群众的意见……在教育党员方面,守常总是主张革命原则,一秉大公至正,主张团结,既不损害同志,也不放松批评……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守常同志带领大家以艰苦卓绝,忠心为革命,为党,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作风,上下一心,不争权夺利,埋头苦干”。
同李大钊一起工作过的早期中共党员包惠僧在回忆中写道:“1923 年春我在北京区工作,与李大钊同志接触较多。因为他是我党的中央委员,他经常参加区党委的会议。他在我们同志中,年龄最长,地位最高,所以我们在工作中遇着困难就去找他,他没有哪一次不是热情地接待我们的。他对同志们的意见总是虚心听取,慎重考虑。他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忙,把区党委给他的工作任务推出来或者压下去。”
作为我们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李大钊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
对于个人品德修养,早期先进分子在建党活动之前已经十分重视日常养成。
1918年,为了规范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道德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1月19日出版的第49号《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了《北大进德会旨趣书》,在列举了社会和教育界腐败现象,如买官卖官、赌博嫖娼、挥霍公款后,提出增进个人道德品质、改良社会风气的号召:“私德不修,祸及社会。吾人既为社会之一分子,分子之腐败,不能无影响于全体二明确规定会员划分为甲、乙、丙种三个等级, 对甲种会员要求“不嫖、不赌、不纳妾”,对乙种会员要求再加上“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两条;而对丙种会员则要求再加上“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刚来北大担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第一批报名入会。
历史巧合的是,也是在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于4 月14日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经过讨论,通过了会章,以“新民”为会名,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 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新民学会的会员讨论最多的问题, 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关于这方面,在毛泽东向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口述而成、1937年11月由上海复旦大学文摘社出版的《毛泽东自传》中,曾载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渐渐地我在我的四周建立了一群青年,这样造成了日后一个团体的核心,后来这个团体对于中国的革命运动和国事有极大的影响。这是一群严肃的青年,他们没有时间去讨论琐细的事情。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有一个宗旨。 他们没有时间谈恋爱或’罗曼史’,他们以为在国家如此危急,如此急迫需要知识的时候,是不能讨论女人或私事的。……我的同伴连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不谈的。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青年的家里,他和我谈起’买肉’的事情,并且当面叫佣人来和他商量,叫他去买。我动怒了,以后 就不和他来往。我和朋友只谈大事,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
1919年7月前后,25岁的毛泽东全力投入《湘江评论》的编辑工作。 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他只好代笔补白。正是酷暑时节,蚊叮虫咬, 毛泽东总是挥汗疾书,常常忙到半夜。一个多月内,毛泽东竟为《湘江评论》写了 40篇文章。文章写好了,他还要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校对,有时还得亲自上街叫卖。而此时,他的生活异常艰苦。修业小学发给他的薪水除吃饭外就没有剩余,他的行李只有旧蚊帐、旧被套、 旧竹席,身上的灰布长衫和白布裤穿得也很破旧。在这种窘迫的生活中,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探索却进入最活跃的状态,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救中国人民于水火,提出了 “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敏锐地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随后又写出了长文《民众的大联合》, 在《湘江评论》上三期连载。他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表示今后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研究实事和真理”。
青年毛泽东对自我改造也十分认真。他在1921年1月28日给彭璜的信中对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和弱点作了坦率的剖析:“天下惟至柔者至刚,久知此理,而自己没有这等本领,故明知故犯,不惜反其道而行之,思之悚栗!略可自慰者,立志真实(有此志而已),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不愿牺牲真我,不愿自己以自己做傀儡。待朋友: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青年毛泽东正是因为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才一步步成长为成熟的革命家。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殿堂。经常重温这些感人的历史,我们心中就会増添很多正能量。
历史告诉我们,永做人民公仆,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只能是人民的公仆,其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可用于谋取私利和做其他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这是对党的干部身份和职能的准确定位。
毋庸讳言,当前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确有一小部分人,贪图安逸, 无所事事,只做官,不谋政,不办实事,甚至做恶事、坏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民公仆意识淡化、“官本位”特权思想作祟,不是以为人 民服务为本、为人民谋幸福为荣,而是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荣,一切为了做官。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有些干部便以跑官、买官作为自己晋升的门路,把升官、保官作为人生的追求,走上了不归的邪路, 堕入腐败的深渊,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 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 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岀:“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 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永做人民公仆,是对全党的要求,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产生的中央领导集体再次向人民作出郑重承诺:“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过程和从政履历,从梁家河黄土地到北京中南海,从正定县委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主政地方到领航中国,他始终怀着人民公仆的初心, 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公仆之路,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楷模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