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1946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人们还没有怎么注意, 延河岸边的柳梢就变绿了,河中厚厚的冰层已经融化,显出了河床的本来面目。延安在春风的沐浴下,充满了勃勃生机。这些天,人们在中央机关杨家岭食堂,发现一位新面孔,他虎虎实实、面孔白净、西装笔挺。这是谁呀?人们纷纷猜测。一打听,才知道是毛泽东在国外念书的儿子回来了。有的人不相信地说:“不会吧,毛主席的儿子还会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在国外吃惯了洋面包,还能咽下咱这小米饭、山药蛋?”当人们知道他确实是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时,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敬佩毛泽东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
毛岸英是1946年1月7日随同为毛泽东治病的阿洛夫和米尔尼克大夫回到延安的。毛泽东见到了阔别19年的儿子, 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儿子回到身边,他虽然高兴,但却没有让儿子住在家里,而是让他住在中央机关,和同志们一 起上大灶食堂吃饭。人们更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一回国就在中央机关工作,而是把他送到农村。
一天下午毛岸英来到王家坪,向父亲汇报在国外学习的情况。毛泽东坐在对面仔细地听着,不时点点头。然后,望着儿子白中透红的脸庞,想了一会儿说:“莫斯科大学毕了业, 但学的都是书本知识,你还需要进另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外国没有,它叫劳动大学。在那里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这所大学毕了业,才算真有知识。”
毛泽东说的“劳动大学”就是到农村去,通过参加生产劳动,磨炼意志,了解中国实际。那么送他去哪里上这所“劳动大学”呢?他想到了吴家枣园。毛泽东对儿子说:“我已为你请好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叫吴满有。
吴满有原是陕西榆林横山人,1928年逃荒到延安柳林乡吴家枣园。1935年,延安进行了土改,吴满有分得土地后,天没亮就上山,天黑了才从地里回来。冬天别人在家闲着,他却到处拾粪。挖地至少7寸,锄地至少两次,亩产比其他农户多两成。吴满有积极响应政府开荒产粮的号召,1942年开荒36亩, 1943年开荒96亩。1941年收获粮食34石,缴公粮14.3石、公草1000斤,购买公债、公盐代金815元。1942年4月30日 《解放日报》刊载《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文章,报道了吴满有的事迹,吴满有成为陕甘宁边区有名的劳动英雄。
毛泽东对吴满有有深刻的印象,他决定将儿子送到吴满有那里上“劳动大学”,拜吴满有为老师,接受历练。他对毛岸英说:延安虽“土”,但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 “真人”,不要显摆自己,要虚心向他们学习。现在惊蛰刚过, 农民又要开始辛勤地耕耘了,正是你学习的好机会。种庄稼的学问很深,你就去吴满有那里好好学习吧!
清明节后,毛泽东再一次在王家坪与儿子进行了长谈。嘱咐了三件事情:你过去吃的是面包牛奶,回来要吃中国的小米, 可养人喽;你到了农村见了年纪大的,要叫爷爷奶奶,年纪轻点的,要叫叔叔婶婶,和你年纪一般大的,要叫同志哥,千万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别没大没小的;农村是有虱子的,见了也别怕,有水就多洗几次,没水就多捉几次,慢慢就会适应。
毛泽东把儿子介绍给吴满有,说:“我现在给你送来一个学生,他住过外国的大学,没住过中国的大学。现在就去你那 里上‘劳动大学’,你就是他的老师!”
儿子临行,毛泽东把自己穿了几年的一套粗布衣服送给 他,又叮咛说:“什么时候有了你自己劳动的果实,老师和乡亲们满意了,你就可以毕业回来了。”
农历三月初七,毛岸英穿着父亲一件打了补丁的棉衣, 背着一斗小米,在贺清华带领下前往延安县柳林区二乡的吴家枣园,警卫备了匹马去送他,准备给他驮行李,可毛岸英就是不肯。他认真地说:“这就是劳动的开端。从现在起,我就要锻炼自己。”说完,他把行李往身上一背,迈开大步上路了。
从王家坪到吴家枣园,足有30多里路。到了 “劳动大学”,毛岸英第二天就跟吴满有上课了。第一课就是上山刨地, 他学着老农的样子,穿着单衣,打着赤脚,抡着老裡头,使出全身的劲,追赶着老农干,两只手全打起了血泡。
在农村这所大学里,毛岸英虚心拜老农为师,听从他们的教导,坚持同吃同住同劳动。吴满有对自己的这位学生特别喜爱,教得也十分认真,从送粪、耕地、点种、锄草、分茁到收割、碾打一套活路,一件件地手把手教。开头几天,毛岸英真有些不习惯,晚上躺在炕上全身骨头像散了架。但一想起爸爸的谆谆教导,毛岸英又浑身来了劲,他咬着牙坚持着,很快就适应了。
就这样,白天他学习干农活;晚上“学生”变成了 “老师”,给农民朋友教文化课,给全村青年讲政治、讲科学知识。 他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天刚蒙蒙亮,他就给房东挑水、扫院子、劈木柴;晚上收工回来,他不是捎捆柴送给“五保户”, 就是割捆草喂房东的牲口,还时常走东家、串西家,调查村民的生活状况。
随着季节的变化,毛岸英先后学会了吆喝毛驴送粪、犁地、播种等农活,他处处拜农民为师,和群众打成一片。再看装扮,他身穿一套旧灰布衣服,头上扎一条白羊肚子手巾,完全是一个地道的陕北农民模样。有一次,他抽空回毛泽东那里,毛泽东仔细打量着儿子,差点认不出来,只见他面孔晒得黝黑,手上起了厚茧,身子也比以前更壮实了,高兴得连连说:“好!好! ”
谷子熟了,玉米熟了,秋收完,种上小麦,一切农活停当后,陕北高原又进入隆冬季节,毛岸英回到了毛泽东身边,向他汇报上“劳动大学”的情况。毛泽东听后非常满意,对他说:“噢,你学得还不错,很有成绩,白胖子变成了黑胖子。 以后还要坚持劳动,坚持锻炼啊!”
蒋介石攻打延安前,毛岸英“大学”也毕业了。他离开吴家枣园时,村干部和男女老少同来送行,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和他朝夕相处的乡亲。通过上“劳动大学”,毛岸英不仅学到了农活技术,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农村,熟悉了农民,培养了同劳动人民的感情,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毛泽东送子上“劳动大学”,让毛岸英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既缘于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严格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期望儿子成为普通群众一员,在与群众结合中了解农村,认识国情,在生产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为当时和后世树立了光辉榜样。
上一篇:中央首长们的坐骑
下一篇:毛泽东的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