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8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是共产党员修身做人的教科书,它凝结着刘少奇的智慧和心血,更是他一生崇高思想境界的鲜明写照。
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批不愿当亡国奴的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纷纷涌向延安,这样一来就为革命增添了大量新生力量,但也把当时国统区不同阶层的各种复杂思想乃至一些不良习气和作风带到了延安。而为了适应抗日形势变化的需要,1938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全党大量地、十倍百倍地发展党员。 这个决议下达后,各地党组织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党组织和吸收新党员,大批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纷纷被吸收入党,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如晋察冀边区的晋中、冀西两区的党员在一年之内就由几十人发展到8000多人;河南到1938年9月,全省员也已达8000余人,有59个县建立了党的组织。
对于当时党的这种状况和所面临的新形势,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和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刘少奇,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张闻天作了深入交谈,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短期内我党大批吸收新党员,刘少奇一方面表示出极大的兴奋,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忧虑,他担心如不能及时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引导,使之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势必会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他认为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 组织上巩固党,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极为严峻的政治任务,也成为能否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
刘少奇深感当时党员的学习材料太少,尤其是能够跟上形势发展需要且能指导实际工作的比较系统的学习材料更少, 根本满足不了广大党员学习的需要。于是,刘少奇思考着,准备联系党的建设实际,写一篇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文章。正在他着手准备写作之时,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对他的工作作出了新的安排。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会决定撤销长局,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统一领导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西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党的工作和抗日战争。
会后,刘少奇便于1938年11月底赴中原就任。当时,洛阳成为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豫西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而渑池又恰好处在豫西的中心地带,渑池更是成了陕甘宁边区通往中原、华北、华中和华南的交通枢纽,县城建有八路军兵站。因此,刘少奇肩负党中央的重托,在赴任途中,决定先到渑池为领导中原局的工作、打开华中抗日局面做好必要准备。
1938年11月28日,刘少奇到达渑池,住进民主人士王少琦家的后院上房。该房非常简陋,上无楼棚又无隔墙,临时用白布隔开,分成三间。刘少奇在东间,中间堆放的是从延安带来的整麻袋、整捆的书籍,西间住的是豫西特委派来的两名译电员。安顿住下后,他旋即投入到了千头万绪的紧张工作之中。
尚在奔赴中原途中,刘少奇就开始思考酝酿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尚未系统、全面论述的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了。特别是经过在渑池的一段实际工作后,刘少奇更为深切地认识到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发出的“要在全党开展一个学习竞赛”的号召十分必要和及时,高瞻远瞩,是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对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提出的“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等重大命题,在思想深处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和共识,使他产生了对“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这一重大课题的浓厚兴趣,而且结合实际工作很快投入了研究与创作。
刘少奇在渑池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白天没有时间学习和写作,只好留待晚上。艰苦的条件下,刘少奇写出了《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提纲和部分初稿。在1938年底至1939年1 月初豫西省委举办的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上,刘少奇亲自为训练班讲课六次,其中三次就是讲授在渾池起草的《共产党员 的修养》,这是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专题讲述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报告。他边讲授边修改,有时还抽空找同志们征求意见,加以完善。据参加过训练班的同志回忆,《共产党员的修养》讲稿就放在一个硬夹子本里,这个硬夹子本四周是紫红色的边,中间是黑色的面,刘少奇每次讲课都是掀开这个本子讲的。
《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提纲分为四个部分:(一)修养的基本条件;(二)共产主义事业是空前伟大、空前艰苦的事业;(三)同志中对共产主义事业之伟大与困难的认识;(四)总结。这个提纲看似很简单,但三次讲述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他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辟地论述了怎样建设一个伟大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讲述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及修养的基本方法,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等重大问题。他的讲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说理透彻,参加学习的同志们都说,这是入党以来受教育最为深刻的一次党课,以至几十年后许多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还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刘少奇的讲课,令听课的人终生难忘。
1939年1月22日,刘少奇离开渑池,1月28日抵达中 原局驻地确山县竹沟镇。按照刘少奇的指示,中原局和中共豫南省委参照在海池办训练班的经验,在竹沟连续举办了多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并扩大受训范围,培训支部书记以上各级党政干部和地方武装干部。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一 个时期内刘少奇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在《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及部分初稿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讲演稿,经过认真思考,又加上了个“论”字,使之成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常常是在夜里写作读书和学习,往往一写就写到凌晨三四点甚至是通宵达旦。每到夜里十二点后他就戴上用铁片自制的“健脑器” 写作,以提高写作效率。
连续废寝忘食的工作,使刘少奇的胃病日益加重,生活又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粗饭素食。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刘少奇非常敬爱,就让后勤科到河里捉了两条鲤鱼补补身体。刘少奇的勤务员非常高兴,正要给首长烧一餐佳味,但刘少奇却婉拒 了。他说:“同志们的好意,我心领啦,眼下战士们都吃青菜、 豆腐渣,我们做领导同志的,要带个好头,同甘共苦呀。”
又一次,中原局王国华的母亲来到竹沟探望儿子,带来了几十个鸡蛋,王国华把鸡蛋分作两份,一份送卫生处给了伤员, 一份送给刘少奇补身体。勤务员这次没有告诉刘少奇就炒了盘鸡蛋,多了一个菜。刘少奇立即就问原由。警卫员只好说是王主任送来的。刘少奇说:“怎么不给我说一声就多加菜。”
“首长,您的身体越来越瘦……”
“不,我感觉很好……你快把这份鸡蛋送给为人民流了血的伤病员。”
警卫生员还在犹豫,刘少奇生气地说:“小鬼,你不送, 我自己去。”警卫员无奈,只好把摆到餐桌上的这盘炒鸡蛋送给了伤病员。
刘少奇在竹沟修订完成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说过:在思想上、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力倡共产党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观, 并且学会养成自主习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头无愧于党,俯首无愧于民。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工作,终于写出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比较完整的讲演稿。
讲演稿对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共分九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二)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三)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的革命实践;(四)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是统一的;(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 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六)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七)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举例;(八)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九)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态度,对待党内斗争的态度。
刘少奇在竹沟多次给党员干部讲演《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先后有2800多名党员干部得到教育。
1939年3月,刘少奇为马列学院学员作关于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的专题讲演。1939年7月8日和12日,刘少奇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了两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演讲。刘少奇的演讲报告,使马列学院学员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很大启发,澄清了当时一些人的糊涂观念,使大家普遍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党性修养思想教育。
刘少奇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时任马列学院院长的张闻天认为刘少奇的讲演很好,所讲的内容正是当时广大党员迫切需要的,他就请刘少奇把演讲稿整理成文,在张闻天主编的《解放》周刊上发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迅速得到了全党同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解放》周刊编辑部很快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纷纷要求出单行本,中宣部采纳了这个意见,1939年11月7日(一说11月2日),在延安由新华书店首次岀版发行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并很快出了三版,仍供不应求,各抗日根据地也先后予以转载或出版单行本, 大量印发到党员干部手中,作为党课教材阅读学习。延安整风运动中,该文被列为整风的必学文件,1943年又被编入解放出版社岀版的《整风文献》,对当时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起到了重大作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系统理论,填补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空白,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并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党性修养融为一体的历史必然性,即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高度上认识党性修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通过党性修养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以创造性地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是刘少奇对毛泽东党建思想杰出的理论贡献。
七十多年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重要文献。这一经典著作历经近一年时间的写作完善,渗透了刘少奇的智慧和心血。 也是刘少奇自身严格要求和修养的写照,是我们今天进行党性修养和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品质的生动教材。
上一篇:半截铅笔头
下一篇:刘少奇廉洁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