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抗战精神 > 抗战精神的形成四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精神形成的关键

抗战精神的形成四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精神形成的关键

2021-04-23
23 2021-04

15:37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意志,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并先后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人民战争的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并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抗击绝大部分的日伪军、进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始终奋斗在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抗战精神形成的关健。


1.中国共产党凝聚抗战之魂

抗战精神最重要的体现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中国人民空前地团结起来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卢沟桥事变后,展现了 “我全国爱国同胞,坚决抗战。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 的团结抗战局面。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全国人民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起来,铸就了抗战精神的爱国魂。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代表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意志。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置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吞并全中国的空前危机于不顾,却把全国主要兵力用于追剿红军。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反对蒋介石 “捶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公开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随后,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十多个文件,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国民政府 “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号召民众起来抗日。1932年4月1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 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解放和独立。”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中艰难奋战的中国共产党,首先喊出了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响亮口号。

中国共产党推动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组织爱国学生到工人中去, 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唤起他们救国的觉悟,促使中国人民空前觉醒。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 策。一 •二八事变后,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日 本侵略军。华北事变发生后,北平地下党组织发动一二•九运动;这些示威游行活动,既棒喝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一二九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各行业各战线的“救国会” 组织在全国蓬勃兴起,成为有组织的群众性抗日斗争。因此,毛泽东评 价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 “左联”领导人鲁迅在《答文化新闻社问》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 的反动面目。接着,“左联”发表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及劳动大众的文化组织书》,抗议日本侵略,呼吁国际社会的支援,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左联”出版《萌芽》《前哨》《北斗》《文化月报》等刊物,宣 传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爱国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抗日文艺作品。其中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了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呐喊,号召同胞们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共产党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很早就认识到,抗战是全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不只是某一民族某一阶级某一政党某一军队的事,提出了各党各派团结抗日的主张。1935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刚到陕北,就正式明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演讲,指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他还强调,“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为了促使蒋介石转向抗战,中共中央又及时主动地决定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战大计,不计前嫌,积极斡旋各方使之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主动联络、推动、支持、帮助冯玉祥、傅作义、蔡廷锴、蒋光鼐、张学良、杨虎城、王以哲、于学忠、高桂滋、阎锡山等国民党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进行抗战或准备抗战;密切联系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 谭平山等国民党左派和民族工商界、文化界进步人士推动抗战。1937 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即将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五项要求四项保证,“是可以表示我们真正抗日团结御侮决心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权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政治主张,作为国共合作的总纲领。同时向全国郑重声明: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称特区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些举措,再次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诚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政府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7年9月22日,国民 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翌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庐山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内的对日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倾向不断抬头。 1938年12月汪精卫及其同伙叛国投敌。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 “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共方针;11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又把这个方针发展为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 “深县惨案”“平江惨案”“确山惨案”,残杀八路军、 新四军战士、伤兵及家属。接着,又制造“晋西事变” “皖南事变”, 挑起一波又一波的反共高潮。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出现的危险局势,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以斗争求团结,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活动予以针锋相对的回击,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两次反共高潮,并制止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发展成为大规模武装进攻,制止了分裂,克服抗战中的内战危险,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团结抗战局面。


2.中国共产党阐释抗战之理

抗战的目标,就是要打败日本侵略者,驱逐日寇出中国。“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这一必胜信念,是在艰难困苦中支持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精神支柱。但是,能不能胜利是一回事,如何去获得胜利又是 一回事。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领导层,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对抗战的前途、路线、方针、战略、战术等重大问题没有系统的理论回答,认识模糊。回答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理论问题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中华民族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全民族抗战伊始,毛泽东就写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对付日本进攻的正确方针是“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必须采取的办法是全国军队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改良人民生活等纲领的全面抗战,才能争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否则,就是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中国人民都做牛马奴隶的前途。中国共产党认为单纯的政府抗战只能取得某些个别的胜利,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要实现全面的民族抗战,需要国民党政策有全部的和彻底的转变,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实行一个彻底抗日的纲领。为此,中共中央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要求动员一切力量,实行抗日的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和外交政策,使抗战成为全面全民族抗战;把全民族抗战和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全面抗战前后,盛行“国论”和“速胜论”。“亡国论”认为中国的国力不如日本,宣扬“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等论调。“速胜论” 则表现出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一些人以为日本的侵略会引起国际干预而罢兵;一些人则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认为徐州会战已是“敌人最后的挣扎”。这两种对立的错误看法同时存在,都很有市场,表明当时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走向、进程、前途等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有必要加以澄清。毛泽东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集中全党智慧,于 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通过对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着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分析,揭示出日本不可能灭亡中国,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很快胜利。“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一这就是我们的结论。”《论持久战》 正确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战争形势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理论。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 在洛川会议上确定八路军和新四军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但是,党内党外许多人轻视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而只把胜利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上。为此,毛泽东 1938年5月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指出:抗日战争中, 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但由于小国的敌人在我们这个大国中占地甚广,他们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下很多空虚的地方,也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存在,以及战争的长期性等因素,游击战争可以作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因此,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假如我们的敌人少估计了这一点,他们就一定要在这一点上面触一个很大的霉头。”敌人之所以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正是少估计了这一点;敌人之所以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是在这一点上触了一个很大的霉头。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指出如果没有抗日根据地,就得不到群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就失去了进退的依托,因此,要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 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战略战术指导下,创建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使1937年只有四万余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1945年发展成 为100多万人的强大军队。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战争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为抗战的胜利指明了路线和方向。


3.中国共产党力行抗战之实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无数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战斗、牺牲在最前线;敌后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收复失地,重建家园。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号召党团员深入到东北农村组织和动员群 众,组建抗日游击队。1933年,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 中国共产党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 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三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成为东北抗日的主力。东北抗日联军转战白山黑水,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严重威胁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赴敌后,形成与正面战场夹击日军的战略格局,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 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给日军最精锐部队板垣第五师团以歼灭性打击,取得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精神鼓舞。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 月,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华北、华中,在地方武装和群众的支援下,对日军作战1600余次,歼敌5.4万余人,收复大片国土。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当日军发现自己的后方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时,立刻调过头来, 将大量的日军调回华北“强化治安”,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反复“扫荡” “清乡”和“三光”政策,制造千里“无人区”。1941年,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000人以上至一万人以下兵力的60次, 一万人以上兵力的九次;1942年,1000 A以上至一万人以下兵力的 “扫荡” 62次,一万人以上兵力的“扫荡” 15次。中国共产党坚持 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创造了许多极为有效的歼敌方法,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当时正面战场大规模作战行动减少,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动百团大战等一系列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坚定了全国军民持久抗战的信心。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战绩辉煌,共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敌 后抗日武装共受伤、牺牲61万多人。根据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谈判时期公布的数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的日军,占当时侵华日军总数的比例,1938年是58.8%, 1939年是62%, 1940年 58% , 1941 年是 75%, 1942 年是 63%, 1943 年是 58% , 1944 年是 64%, 1945年是69%。最高年份是75% ,最低年份是58%。1945年 3月18日,日本东京《同盟世界周刊》感叹道:“根据我们的见解,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一贯的是中国共产党。”当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也承认:八路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只是武器装备太差”。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也这样评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这在国民党的是难以见到的。”

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战士作为人民群众的英雄儿女,用血肉之躯抵御凶残的敌人,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

在白山黑水间,东北抗联领导人、共产党员杨靖宇,强忍饥饿和病痛的折磨,只身一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凶残的敌人剖开他的肠胃,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

 在太行山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挥反“扫荡”壮烈牺牲,狼牙山巅八路军五壮士舍身跳崖

在白洋淀里,八路军冀中军分区指挥员孔庆同只身掩护战友撤退, 当敌人围上来的时候,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长江之滨,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在突破日军包围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血洒矗场。新四军六支队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兄弟三人短短两个月内在与日寇作战中先后壮烈牺牲。眼看自己三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英雄母亲含泪忍痛说:“我和儿媳要把四个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

在日寇牢房,“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年仅31岁的女英雄赵一曼在走上刑场的前夜,怀着深情给自己的孩子写下诀别信: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望你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抗战期间,这样的英勇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谱写出气势磅础的英雄史诗。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先后创建了十多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和代表,各抗日根据地在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成就。1940年2月1 日,毛泽东曾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 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 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1940年初,陈嘉庚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他考察了重庆,也到访延安,一向是“拥蒋派”的陈嘉庚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呈现出一派与国民党统治区迥然不同的崭新气象, 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此前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之所以失败,固然有经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最深层的根源,是因为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的软弱涣散,缺乏一个将全民族力量凝聚起来的核心。回首整个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不难发现,正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被动局面,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习同志指出,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 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铸就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


上一篇:抗战精神的形成三各族人民的浴血抗战是抗战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下一篇: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高举旗帜北上抗日

cache
Processed in 0.01252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