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红色文化培训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抗战精神 > 两个战场浴血奋战二敌后战场:壮志饥餐胡虏肉

两个战场浴血奋战二敌后战场:壮志饥餐胡虏肉

2021-04-25
25 2021-04

09:54

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占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敌后军民在险恶的环境中,以简陋的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在山林、平原、湖泊斗智斗勇,浴血奋战,“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他们的前线,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达到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和精神上振奋内线上各个战役作战军之目的”,从战略和战役上给予正面战场有力的配合。无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抗战的胜利,以耿耿爱国之心,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平型关威扫敌寇

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抗日后,八路军一 一五师取得的首战大捷, 也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为中国抗战史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

1937年8月至9月,平津地区的日军集中九个师团的强大武力对华北发动凌厉攻势。为挽救华北危局,中共领导的八路军第一 一五师、 第一二〇师和一二九师整编未绪,分三批后挺进华北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9月下旬,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在飞机大炮的助攻下向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会合攻占太原。阎锡山致电朱德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

23日,朱德与彭德怀电令第一 一五师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的敌人。林彪、聂荣臻率一 一五师主力冒雨急行军,道路泥泞湿滑甚至山洪都没有阻挡部队的前进步伐。部队在25日凌晨进入乔沟一线南侧山地埋伏。上午8时许,日军由两个汽车中队载着后续部队及装载军用物资的大批马车组成的辎重车队延绵十余里,进入乔沟,早已埋伏好的第六八五团、六八六团、六八七团分别按师部规定的“拦头” “斩腰”“断尾”的任务,同时向敌军开火。毫无戒备的敌人在沟底公路上遭到突然袭击,顿时人仰车翻,一片混乱。

第六八六团第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外号叫“猛子”。发起冲锋后,他第一个冲了出去。全连先用手榴弹炸毁了一二十辆汽车,然后冲上公路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群日兵端着刺刀向他步步进逼,曾贤生将一枚手榴弹藏在身后,当敌人举起刺刀刺向他时,他拉响了手榴弹。他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举鼓舞了身边的战士。战士们群情激昂,挥舞着大刀,奋勇拼杀。战斗到最后,全连只剩30多位同志。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血战,歼敌1000余人,毁敌100余辆车,缴获步枪1000多支、机枪20挺,以及一大批其他军用物资。杨成武带领的— —五师独立团在灵丘县西侧的腰站驿马岭阻截敌援军也获得胜利,歼敌300多人。

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抗战取得的第一次辉煌战果,整个过程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平型关大捷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无坚不摧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聂荣臻元帅1986年8月满怀深情赋诗一首,题为《忆平型关大捷》,记录了这一光辉历程:“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2忻口会战建立奇功

忻口会战是全面抗战后国共两党紧密配合取得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中国正面守军顽强地阻击了穷凶极恶的日军板垣师团。与此同时, 八路军各部也积极向进攻忻口日军的两翼及其后方展开猛烈的攻击。英勇善战的一 一五师在20多天中先后从日军手中收复了多座县城,多次切断了张家口至代县间的日军后方交通线,缴获大批粮秣、车辆与军用物资。一二O师则在敌右翼及后方广泛开展袭击战,共进行战斗20多 次,歼灭日军1200多人,切断了日军忻口与大同、张家口之间的补给线,并收复宁武等多个县城。

八路军一二〇师取得雁门关大捷。1937年10月17日,第一二O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团长贺炳炎得到情报,日军车队将经过雁门关, 遂决定在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一带的公路设伏,同时派少量兵力占领雁 门关。18日凌晨,部队在老乡带领下,摸黑沿牧羊人走的山间小道进入阵地。上午9时许,日军车队近百辆车爬上陡坡,进入伏击地。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各种武器一齐射击.,手榴弹、步枪、机枪交织成密集的火网,黑石头沟顿时硝烟弥漫。打头的几辆车被炸毁,车队不能继续前进,日兵纷纷跳车,乱作一团。随着冲锋号响起,特务连连长李子贵率队先向敌人发起冲锋。激战中,从阳明堡又开来百余辆满载弹药和士兵的日军汽车。警戒分队果敢地猛烈射击打头的几辆汽车,摧毁头车, 阻滞车队。后车日军迅速下车登山,沿西侧山梁绕至七一六团左侧,向正在公路战斗的官兵扫射,数架敌机也赶来助战,八路军伤亡陡增。因伏击目的已达到,贺炳炎迅速指挥部队撤出战斗。这一仗,击毁日军汽车20多辆,毙敌300多人。日军南北两个车队被击毁的汽车阻在黑石沟,动弹不得。然而,特务连连长李子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两天后,贺炳炎再次率第七一六团到雁门关西边,将从广武至垭口的公路选为状击点,分兵三路,连夜破坏了黑石头沟及斗口梁子一带八座桥梁和数千米的电话线。21日上午9时,日军百余辆汽车结队而来。日军吸取上次教训,在广武镇约一个营的步兵提前下车走在车前,并有五架飞机侦察助战,边搜索边前进。当敌军进入伏击点后,七一六团在给敌人以猛烈、突然的火力袭击之后,立即撤出战斗。经过激战,日军以三倍于我的伤亡败退。雁门关伏击战共歼灭日军500余人,缴获和击毁汽车30余辆,袭扰并一度切断交通运输线,阻滞了日军对忻口前线的增援,使敌人没有粮食、弹药、油料,攻势顿挫,有力地配合了忻口作战的国民党军。国民政府为此特别嘉奖第七一六团,人民也纷纷传颂这次胜利,称为“雁门关大捷”。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游击战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游击战,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

八路军一二九师取得夜袭阳明堡机场胜利。日军在地面攻击受挫和后勤补给不断受阻的情况下,加强了空中支援,频繁出动飞机队国民党军忻口阵地狂轰滥炸。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和副团长 汪乃贵等查看地形时,发现滹沱河西北方向敌机一架一架飞过,从飞行的高度和频度他判定附近有飞机场。原来,阎锡山新建成的阳明堡机场,还没投入使用,就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进犯原平、忻口、太原的空军基地。团部决定乘日军守备松懈之机,突然袭击摧毁全部敌机。

1937年10月19日晚,担任主攻的第三营营长赵崇德率领战士顺利涉过滹沱河,悄无声息的逼近了机场。赵崇德率第十一连隐蔽进入机场,迅速接近敌机。第十连逼近敌机场警卫部,战斗打响后,将敌警卫部队压制在掩蔽部内。在第十连的掩护下,第十一连迅速扑向敌机群,将一捆捆手榴弹塞进机舱里,机场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经过一小时的激战,共焚毁日军飞机24架,歼敌百余人,第三营战士牺牲30余人,23 岁的赵崇德也壮烈殉国。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胜利,使日军地面部队一度失却了空中掩护和补给,大大减轻了忻口战场上友军的空中压力。当夜袭阳明堡机场告捷喜讯传来后,许多官兵相拥而泣,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战役中,国民党军队连续血战十来天,减员过重,致使防线多出被日军突破。日军企图通过晋东的娘子关口迂回到晋北忻口的侧后,配合忻口日军作战。在这紧要关头,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刘伯承指挥下火速向娘子关东南挺进,寻机歼敌,阻止日军西进。1937年10月20日至 28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亘村连续作战打击日寇。 其中两次设伏七亘村,战果尤其显著。10月25日,第一二九师侦察到日军第二十师团后方辎重部队1000余人将到测鱼镇附近宿营,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即令第七七二团第三营在七亘村附近埋伏。26日9时许, 日军进入伏击区,伏击部队发起猛烈攻击,经两小时激战,消灭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判断,日军前方急需补充粮弹,其辎重部队仍将经七亘村西进,于是令原伏击部队再次在七亘村附近设伏。28日,日军果然以400余人掩护辎重部队沿原路西进。当日军进入伏击地区时,伏击部队突然发起猛烈冲击,消灭日军100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娘子关失陷后,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一 一五师继续向沿正太铁路西犯的日军开展连续作战,在黄 崖底、广阳、户封村等地连续伏击日军,毙伤日军16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予敌以沉重打击,迟滞日军西进,掩护了沿正太铁路撤退的国民党军。

忻口会战中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英勇奋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骄蛮姿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为平汉路国民党军集结、南撤赢得了时间。对于这次国共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战役,国民党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蒋介石在1937年10月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林师及张旅,屡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


3百团大战振奋全国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将主要作战力量转向对付占领区内的抗日游击战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开始承担起抗击大部分日军的任务。1940年,在欧洲法西斯最猖狂的时候,日本扩张野心也极大膨胀,决心在年内“解决中国事件”,以便放手南进。为此,日本政治方面实施“桐工作”,加紧对国民党政治诱降,同时在华北实行旨在困死八路军的“囚笼政策”,大肆围剿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活动困难,物资匮乏,抗日根据地大大缩小。中国大地一时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国民党内一些人悲观失望、妥协投降情绪空前严重,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

为挽救时局,打击国民党内的投降活动,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调集八路军主力,对日寇来一次以破坏交通为主的大破袭战,“在华北战场上展开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次战役,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共计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到1941年1月24日结束,历时五个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交通总破袭战,以破坏正太铁路为主;第二阶段为阵地攻坚战,重点是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据点碉堡;第三阶段为反“扫荡”作战。这场战役,八路军破坏了正太铁路线,切断了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使华北日军各交通线陷于瘫痪,并彻底破毁井陉等五座煤矿。仅井陉煤矿就使日本侵略者损失巨大,要恢复生产至少需要半年, 这是百团大战中针对日军进行经济战的一个辉煌胜利。八路军先后进行了涞灵战役、榆辽战役、同蒲路破袭战等,在这些战斗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杨成武指挥的东团堡战斗是百团大战期间深灵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东团堡位于深源城东北,是日军供应线上的重要据点,工事坚周, 筑有上下三层的大碉堡、地堡、围墙、外壕,设有铁丝网等。守军是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个士官教导大队,共170多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官,且武器精良,弹药充足。1940年9月22日晚八点,杨成武指晋察冀军分区第一分区第三团对日军东团堡据点发动攻击。

东团堡的守敌火力很猛,还不时使用毒气弹。经过两天的血战,八路军终于夺得外围据点,日军收缩至一地主大院内,依仗核心工事挣扎待援。一分区三团的战士戴着浸过水的口罩前仆后继,勇猛冲击。民兵们也积极参战,并承担运送伤员的任务。第三团党支书杨志德战斗中壮烈牺牲。9月24日上午,40多名日军向九连扑来,战士们将其打退, 并乘机占领西南一处暗堡。日军甲田大队长赤膊上阵,率十余名日军举刀冲向第九连。第一排排长于勇连杀四敌后,冲进敌群引爆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九连围困日军三小时,击退敌人六次反冲击。有一个排冲进敌阵全部牺牲。当日夜,团长邱蔚下达最后的攻击命令。主力部队向日军核心工事发动总攻。其中十二连负责进攻高达三丈的碉堡,40名位战士抬着梯子奋勇前冲,架起梯子后,三班长王国庆带着一大捆手榴弹爬了上去,不幸被子弹击中挂在梯子上牺牲了。十二连党支书黄禄立即市 着一捆手榴弹爬上去,又摘下王国庆身上的手榴弹,一并扔入碉堡内, 炸死日军数十名。东团堡日本守军最后龟缩在东北角的一处碉堡内,不断施放毒气,致使三团指战员大部分中毒。25日上午,张家口方向的日军飞机向固守的日军空投物资,大批的子弹落在八路军的阵地上被八路军缴获,日军获得增援的企图落空。八路军第一军分区第三团完全占领了东团堡据点,宣告此次战斗胜利。

百团大战历时五个多月。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 百团大战在前三个半月(1940年8月20日到12月5日),八路军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3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好不容易修筑起来的交通线,达到消耗敌人经济实力的目的,并延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 心,锻炼了人民军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对坚持抗战、遏制妥协投降、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百团大战后,日本增兵华北,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间接为正面战场分散了压力。


(4)平原游击战吓破敌胆

1941年秋后,日军转变作战策略,主要力量用于巩固占领区的治安作战,重点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 “总力战”,实行更加野蛮残酷的“扫荡” “清乡” “蚕食”、封锁和 “治安强化运动”,以及“三光”政策,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为应对困难严酷的斗争形势,中共中央指导各部采取分散的游击战和一切斗争方式与敌周旋。广大敌后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全面对敌斗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性游击战争,

在平原游击战中,日占区人民面对残暴的敌人不屈不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起来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广大军民与敌人斗智斗勇,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因地制宜创造出各种有效打击敌人的巧妙的作战方法,如地道战、地雷战、“跳帘战” “院落伏击”“捕捉战”等,充分展现了群众无穷的智慧,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难以为继。

有一次,冀中军区六分区的指战员侦查得知敌据点里的日军每天早操时都不带武器,低头默诵“天皇圣训”,便化装成挑担、送粮的百姓和骑车送情报的“顺民” 一拥而上,全歼敌人。八路军还利用日伪军的矛盾,化装日军袭击伪军,化装伪军袭击日军,化装一部分日伪军袭击另一部分日伪军,并利用伪军中的内线关系,对孤立、分散和内部动摇的敌人据点实行围困,里外夹击。冈村宁次在他的回忆录中就说了这 样一个例子:“试举一件受共军诡计蒙骗的事例:我军步兵分队在最边缘地方布防时,驻守一般是在村庄或要冲等地修筑碉堡,外面围绕一条深水沟,沟上设置吊桥以便出入,平时将吊桥收起,士兵生活在水沟围绕的范围内,并派有岗哨警戒。村庄里的农民大多是淳朴善良的人,天长日久自然也就和村民有些来往。有一天,一座碉堡上发现由村子那边过来一队送葬行列。如此大殡实在少见,当行列走近碉堡旁时,分队长等人完全不假思索放下吊桥,武装不整地走出碉堡,刚刚来到行列近旁,突然送殡人群大乱,许多手枪一齐射击,分队长等应声倒毙,随后冲入碉堡,残兵均被消灭。”这种灵活机动的分散作战,令据点的日军惶惶不安,厌战情绪日益加深。

敌后战场上,地道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简洁明快、士气昂扬的《地道战》主题歌,生动地反映了敌占区军民团结共同抗日的英雄气概与豪情壮志。“大扫荡”前,冀中人民就挖了许多土洞和地窖,以防日军杀人抢劫、凌辱妇女。之后,把简单的土洞和地窖发展成了各家相通、环绕全村的地道,然后又发展成村村相连的地道网。最初,地道只能隐蔽自己不能攻击敌人。后来杨成武带队通过勘查研究讨论后写成 《冀中平原的地道战斗》,例举了很多地道中解决生存与战斗的巧妙办法,作为秘密文件下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把发展地道与改造地形,改造村落结合起来,形成了 ’天地人’(房顶、地面、 地下)三通,沿村、街道、院内各三层的纵横交叉火网,再以野外地道为纽带,把村庄、野外的地道组成一个连环作战陆地。既可打村落战又可野外出击,既利于小分队活动也利于大部队集结,可防可攻,还可以依托四通八达的地道,封锁致人的岗楼和据点。” 在战争最残酷的岁月里,地道成为冀中人民英勇抗战精神和无穷智慧筑起的一道“地下长城”,使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转变为抗敌要塞。

1945年初,盟军观察员艾斯•杜伦中尉来到杨成武所在的冀中军区,要求去看看地道。他被带到任丘县的九分区司令部魏洪亮处。盟军观察员到访的消息传到了日军耳中,任丘县的日军便纠集2000多人向边关村奔来。魏洪亮等带着杜伦迅速转移到了皮里沟村。日军也随后追来。分区八路军直属部队100来人与100多户群众迅速钻入了地道。没来得及下地道的卢大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逼她说出地道口在哪,卢大娘任凭敌人怎样威胁都不做声。敌人气急败坏,挥刀砍掉了她四个手指头。地道的战士猛的钻出地道,射倒两名敌人,其余两个吓得赶紧逃出院子。战士迅速把卢大娘抱下了地道。等敌人带着大队人马再来到卢大娘的院子,战士们从“翻眼地道”的射孔向敌人射击。房上、树下、 墙角、屋后、窗口、门旁、磨盘下、猪圈马槽里、路边到处都能飞出子弹,使敌人防不胜防,胆战心惊。

地雷战也令日军提心吊胆,在反“扫荡”、反“清剿”作战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为有效地打击敌人,根据地的民兵们成功制作了踏雷、 绊雷、拉雷、滚雷、子母雷、连环雷、丁子雷、梅花雷、箱子雷等三十多种雷。仅1943年5月,敌人在太行地区“扫荡”中,就触雷1900多枚,死伤1000余人。地雷战除了用于防御战斗外,还被用到主动出击的战斗中。在日军的交通线、据点周围,甚至日军的操场、办公室都布了雷。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广大的战场上共同迎战强敌。中国军民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最终赢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上一篇:两个战场浴血奋战一正面战场:一寸山河一寸血

下一篇:英雄气概:众志成城 血战到底二各党各派 协力御侮

cache
Processed in 0.017883 Second.